首页学会介绍学会活动国际交往行业信息会员之家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世界园林年会通知  
首页->行业信息->行业新闻
葛剑平:把生态位理念融入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日期:03/13/2015        浏览次数:1776    

我国的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最大的内需所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城镇化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在“城进村退”的大趋势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城镇如何进取壮大,更要关注农村如何科学的规划发展,绝对不能让乡土文化茎折根断,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乡野”、“留守的家园”、“记忆的故土”。

    新农村建设规划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规划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规划实施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规。规划空白,新村乱建与旧村破败共存。尽管国家有明确的村镇规划法规文件,但部分省市往往偏重于镇级以上的规划,致使农村规划较为滞后。特别是随着农村人口的非农转移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住房需求大幅增长。挣钱回家建房,这是很多农民工的夙愿。但在农村规划缺失的情况下,农村建设呈现野蛮式生长。个体建设往往是随心所欲,比楼高,比面积,比装修,私搭乱建、违建的现象在一些偏远乡村普遍存在,既无人过问,更无人究责。由于缺乏整体村落建设规划指导,于是新房建设村外扩张、村内建设闲置老旧的“空心村”现象大量存在。目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但各地方在落实上,大都存在对新城镇规划投入足、考量细、办法多,对农村设计重视不够、任其发展的现象,缺少具体思路和有效举措。

    二是乱规。盲目模仿,千村一面等现象丛生。村貌不美,村庄景观和风貌尚待改观。由于新农村规划兴起的时间较短,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较少,有的地区就盲目克隆城市的风格,导致农村成为缩小版的城市。同时,在规划中形式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于是,中西合璧、中不中洋不洋“混搭”的有之;盲目推行“样板”房,千篇一律的有之;大拆大建,丢失原有地方建筑风格的有之。很多新建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方面与传统风貌形式不相协调,破坏了村落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特色的削弱和消失,消退了自身古朴田园的特质,丢失了原有的吸引力和魅力。

    三是缺规。规划不全,公共服务滞后凸显。部分地方追求短期效益,农村建设规划热衷于供给一些周期短、见效快、易出政绩的公共服务。一些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的理解为村容村貌的改造,目光视角更多地投放在乡村景观设计,追求“形象工程”,把改善“村容村貌”视为首要任务,把主要精力用在“旧貌换新颜”上。很多规划没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村中供电供水、天然气、热力管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缺乏,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以垃圾处理为例,很多农村缺乏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多是就地倾倒在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导致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污染严重,极大损害了村民的身心健康。

    四是失规。农村功能减退,留守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寻求发展机会。而为农业提供主要劳动力的群体则更多的成为留守老人乃至儿童。广袤的农村逐渐演变为去人口化,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开始“空心化”。以民盟北京市委在门头沟、怀柔、密云等十一个区县32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为例,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锐减,房屋闲置率在30%-50%,出现“人走房空”的现象。村里大多只剩下年迈力衰的老人和妇女儿童,留守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弱龄化、弱势化的态势,以致农村剩余的妇孺老幼无力耕种承包土地,造成大片耕地撂荒。调查中,村民普遍反映,农村90后都基本不愿种田。与此同时,留守老人的养老、生活保障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与亲子之间的交流问题,留守妇女的家庭稳定等问题也给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本质上追求的城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人文沉淀的发展道路,并非是人为地造城,把农民赶上楼就了事。“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殷切寄语,规划设计先行是关键环节。新农村规划的意义不仅要彻底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配套生活设施、满足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更要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健全民主政治,提升7亿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生态位作为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也意味着每一种生态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地域不同,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生产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农村与城市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不同,很难采取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因此需要用生态位理念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是规划设计要注重结合不同区域特点,结合资源禀赋。目前各省市相继开始制定实施新的农村发展规划。建议在新农村规划中,要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留村庄的肌理,既不能搞“一刀切”,又不能搞盲目“克隆”。要将现有的农村进行分层分类,针对每一个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状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例如对古村落开发中,要处理好保护与改造之间的矛盾,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进行开发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该村落的历史文脉、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估,保护修复各种古迹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同时在开发古村落的旅游资源中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开发。针对空心村问题,建议适度进行村庄合并,使零散村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大胆尝试建立闲置宅基地的退还鼓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是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核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设计的对象是“物”,但其核心在于如何用“物”来服务好人。要规划设计好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对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乡村,要着重改善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完善乡村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医疗、文化、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宜居和生活条件。特别是要结合当前留守儿童和老人多的现实状况,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优先建设乡村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做好医养结合。鼓励兴办农村养老院,实现空巢老人的集中供养,从根本上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三是规划设计要注重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增添创意元素,大力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现代型的农村功能不仅仅是为村民简单地提供居住,更要考虑与村落选择的乡村经济相融合,支持支撑生态服务型产业经济。不同村落建设的前提是科学规划农业产品的产业定位,如以畜牧为主的村落和以种植为主的村落在建设上一定有差异性。同样,就是在种植上,种苹果的村落和种茶叶的村落,因生态位的不同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村镇产业规划设计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集聚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城郊休闲度假产品,发展绿色食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创意融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提升农村产业的高附加值,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最大限度地使农民增收,奋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是规划设计要注重倾听村民意愿。新农村设计规划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聆听农民群众的心声,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与落实土地流转、村民组织和资金运作等方面紧密相关。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还在于农村的“领头人”,在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持续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对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方法与模式,生态理念、生态服务型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科技与设计服务的推广等方面加深认知与理解。同时要引入“外脑”,吸收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科技、创意、设计等资源向新农村流动。

   

        

来源:人民网     执笔人:葛剑平,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行业信息
栏目导航
行业新闻 
会议展览 
重要文件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电子信箱:chsla@vip.sina.com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