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介绍学会活动国际交往行业信息会员之家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世界园林年会通知  
首页->园林百科->园林文化
北京园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考(一)
  国务院参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刘秀晨/文

  园林不仅是城市生态环保、休憩、景观、文化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园林将进一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鉴于此,本报特约国务院参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以北京(楼盘)园林为例,深度剖析园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意义,敬请关注。

  ——编者

  从建国初期至今,有关北京园林文化的讨论和实践一直没有中断。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北京园林文化,充分认识到北京皇家园林在世界的地位和价值,当时组建第一届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政府)只有十个局的编制,就有独立的北京市园林局。从那时起,颐和园、天坛、北海(楼盘)乃至十三陵、八达岭、潭柘寺等风景园林修缮整理,就在根据国力逐步展开。

  在科学保护利用和修旧如故的建设原则指导下,北京现代园林在继承传统和适应新时代功能要求两方面也做了富有成效的有益探索。总体上讲北京园林大气、简约、恢弘、壮丽、朴素和富有哲理的造园风格已经形成。

  第一,现代园林的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五大功能的定位,已经得到业内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其中,“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理念占据着主导地位。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唯一的主动手段,并塑造着城市景观。绿荫把个性不同的高厦连起来,发挥着协调和统一的纽带作用,成为城市绿色的“裙衣”。许多城市文化通过公园、绿地空间来表达,同时它又是群众健身、游览和舒缓情绪的休憩之地,在非典和抗震等各种城市灾害中展露出独特的避险功能。

  第二,今天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城镇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化重要的里程碑,是城市进行曲的主旋律之一。过去公园绿地是城市的奢侈品,“逛”公园不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公园太少。今天,公园绿地已经成为人民大众健身消遣的必需品、消费品。这是一个享受公园的新时代,它成为一种普及了的生活方式。公园绿地正像高速公路、互联网、电视一样在改变着社会和人。

  第三,园林绿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大发展。公园与城市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互促的发展态势。公园绿地建设不仅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生工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工程项目,是拉动内需、惠及民生的重要投资方向。园林绿化还对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新建楼盘环境品质的塑造,特别是筹办奥运期间,对环境水平的贡献作用都是巨大的。皇家园林、现代园林都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文化深厚的公园还带动着旅游、交通、出版、影视、艺术生产各行各业。

  第四,北京古典园林的新生是60年成就的重要亮点。北京是世界上皇家园林含量最多的城市。京华园林丰厚的历史积淀,皇家园林所独有的浩然王气,使它成为一部异彩纷呈的大百科。这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清末和民国的战乱。从满目疮痍到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大部分恢复了历史原貌或者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筹办奥运,对颐和园佛香阁长廊、天坛祈年殿轴线以及北海琼岛景区三大皇家园林的全面修缮,使之金碧辉煌和修旧如故,是园林修缮的一次高峰。

  第五,现代园林在发展中正在走向多元、开放和包容。从传统到现代,从文脉到时尚,现代公园绿地走到今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脉,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导致城市现代生活的趋同。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各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顺应城市发展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

  因此,城市园林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将并存。一个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不可避免。程式化将让位于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地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或并存),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相。

  无论如何,园林是以植物作为主体的。设计者有责任以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良丹”,来治疗由混凝土和机动车伴生的现代城市病。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花卉(有时还有草坪、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

  所以,世俗化、潮流化则可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适度的文化品位,体现对人的关怀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这些就是今天园林规划设计与时俱进的新思维。群众的喜闻乐见是必须的,而理念的前瞻性和把握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准确性也很重要。传统园林在今天的园林创作中依然有许多借鉴启示之益,并将与时俱进、立足本土、博采众长。
园林百科
栏目导航
园林历史 
园林风格 
园林文化 
园林美学 
园林创意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电子信箱:chsla@vip.sina.com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