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报告
学会2018年会大会报告人

 

  

孟兆祯院士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首届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及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首席规划设计师。

报告题目:

传统园林融入美丽中国创新发展

本报告以《园冶》成书之乡扬州仪征所举办的江苏省园博会中展园之一——园冶园“琼华仙玑”为例,分为“意在手先,明旨立意”“化意为象,布局有章”“因山就水,安榭起阁”“兵不厌诈,景不厌精”“山水敷绿,万绿丛中些许红”“放眼美丽的中国,创新必在其中”八部分,以明旨、相地、借景、布局、理微等设计理法为基本理论,介绍并分析“琼华仙玑”园如何巧于因借、汲古创新,做到山水相映、景面文心,将传统园林融入了美丽中国建设和创新发展之中。


 

 

詹姆斯·海特James Hayter)

现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席。詹姆斯·海特教授毕业于阿德莱德、谢菲尔德和哈佛大学,是澳大利亚Oxigen景观建筑及城市设计事务所的创始董事,同时担任阿德雷德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环境学院的景观建筑学教授,也是澳大利亚风景园林协会前会长。

报告题目: 

 

景观建筑的作用在扩大,设计有能力改变世界。这不仅仅是做一个项目——项目能如何影响变化,以及项目更广泛的潜力可能是什么。在这个不断扩大的领域,景观建筑致力于寻求以目标为导向的城市设计范例到创造城市范例的改变。通过探索城市生态系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和将景观拓展成为一种组织力量,景观设计师正在重新思索和挑战我们构建人居环境的途径。这种综合和统一思想成为关注的前沿焦点,使得景观设计师渴望创造出丰富日常生活的城市景观。我们的角色是创造一个本质上是城市的地方,而不是那些我们试图逃离城市生活压力的地方,也不是那些可以逃到我们城市的地方。


 

施奠东先生

高级工程师,著名风景园林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总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工作50余年,主编有《西湖志》、《西湖风景园林》、《西湖文献丛书》、《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等著作,出版《世界名园胜境》丛书,主持编制《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主持建设西湖环湖公园绿地、灵峰探梅、太子湾公园、郭庄、中国茶叶博物馆等项目。

报告题目:

杭州西湖——世界风景园林

西湖来自于自然,得之于人工。2000年来西湖的演变、发展,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是“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相生相融的历史,也是先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美化自然的历史。它诠释了中国风景园林“天人合一”的核心理论。从9世纪以来,西湖一直是中国山水美学思想体系下的诗意栖居。当代的西湖,在对名族优秀文化自信、自立基础上,沿着绿色、生态、文化相融的道路砥砺前行。

 

 


李保峰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华中理工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工大高级访问学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享受中国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目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建筑》杂志社社长,《建筑师》杂志社编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

关注场所,谦和建造

传统营造模式顺应环境、因地制宜。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和相对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工匠们针对地域气候和地形地貌,在解决庇护问题的同时,使得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场所感和独特的个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能力大增,营造行为越来越藐视自然、忽视场所。技术的进步等于文明的进步?在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设计的挑战已不再是“能不能建成”,而是“该不该如此”!本发言阐述作者对自然环境中建造的思考,用本人的若干实践案例诠释“关注场所、谦和建造”的理念。


 

张启翔教授

曾任北京林业大学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主讲了《观赏植物学》、《植物与植物生理基础》、《花卉品种分类学》等六门课程。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863”等科研项目。有4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报告题目:

中国园林植物多样性与种质创新

 


 

李雄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校副校长,兼任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住建部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风景园林》编委会主任,《中国园林》、《现代园林》等学术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

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的绿色使命与美丽担当

风景园林是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绿色是风景园林的基本属性,新时代对中国风景园林提出新要求,本演讲从风景园林与国土资源、城市建设、灾害防控、生态绩效、生命综合体、文化传承、人民生活等角度进行阐述。不忘绿色的初心、牢记美丽的使命、担当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


 

张剑研究员

贵州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住建部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风景园林研究员。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行业管理,先后参加在中国举办的二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和一次世界博览会,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组织参加国家园林、绿化花卉博览会几十个。著有《贵州省乡土园林植物图鉴》、《贵州省城镇山体公园化绿地设计规范》等。

报告题目:

贵州山地公园标准体系建立的条件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高原山地省份,山地生物多样性、山地自然景观、山地人文资原丰富多彩。为保护和利用好山地公园的资源,应构建起科学的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和业态技术标准体系,为山地公园永续利用提供技术条件及依据。


 

周向频教授

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和景观生态,是美国、欧洲景观建筑师协会和日本造园学会会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

 

报告题目:

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的近代公园保护更新策略探析

——以上海漕溪公园为例(本届年会获奖论文)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电话: 010-88082568转8022、8065  传真:010-58933918  联系人:蔡玉(13801161347)张映晓(13910606862)

联系邮箱:chsia20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