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大型常绿草本植物,具匍匐根茎,有直立的地上茎,随植株的年龄和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茎高有不到10厘米的,也有高达3-5米的,粗10-30厘米,基部长出不定芽条。叶多数,叶柄绿色或污紫色,螺状排列,粗厚,长可达1.5米,基部连鞘宽5-10厘米,展开;叶片亚革质,草绿色,箭状卵形,边缘波状,长50-90厘米,宽40-90厘米,有的长宽都在一米以上,后裂片联合1/5-1/10,幼株叶片联合较多;前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长胜于宽,I级侧脉9-12对,下部的粗如手指,向上渐狭;后裂片多少圆形,弯缺锐尖,有时几达叶柄,后基脉互交成直角或不及90度的锐角。叶柄和中肋变黑色、褐色或白色。花序柄2-3枚丛生,圆柱形,长12-60厘米,通常绿色,有时污紫色。佛焰苞管部绿色,长3-5厘米,粗3-4厘米,卵形或短椭圆形;檐部蕾时绿色,花时黄绿色、绿白色,凋萎时变黄色、白色,舟状,长圆形,略下弯,先端喙状,长10-30厘米,周围4-8厘米。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白色,长2-4厘米,不育雄花序绿白色,长(2.5-)5-6厘米,能育雄花序淡黄色,长3-7厘米;附属器淡绿色至乳黄色,圆锥状,长3-5.5厘米,粗1-2厘米,圆锥状,嵌以不规则的槽纹。浆果红色,卵状,长8-10毫米,粗5-8毫米,种子1-2。花期四季,但在密阴的林下常不开花。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200—1100米热带雨林及野芭蕉林中。喜高温、潮湿,耐阴,不宜强风吹,不宜强光照,适合大盆栽培,生长十分旺盛、壮观,有热带风光的气氛。
品种分类
尖尾芋 Alocasia cucullata (Lour.) Scho
南海芋Alocasia hainanica N. E. Br.
箭叶海芋Alocasia longiloba Miq.
美叶芋(A.sanderiana),叶片长楔形,长30~40cm,宽约15cm,边缘有浅裂,绿色有金属光泽,叶脉白色,边缘也为白色。产于菲律宾。黑叶芋(A.×a-mazonica),由楼氏海芋(A.lowii)和美叶芋杂交而成,形态近似美叶芋,叶片长约16cm,宽约30cm,波状。[4] ①娄氏海芋(A.lowii)直立草本,根茎长椭圆形,地上茎短而粗,叶柄长30~40厘米,淡红色。叶长椭圆形,革质,深绿色,叶脉周围有8~9条银白色条带,十分清晰。叶背紫红色。②海芋(A.macrorhiza):茎粗壮,高可达3米。叶柄长达1米,有较宽的叶鞘,叶片盾状,深绿色,近1米长,叶缘微波状。肉穗花序似棍棒状,佛焰苞黄绿色,浆果成熟时淡红色。③白脉海芋(A.sanderiana).:茎短,叶柄长25~40厘米,叶褐绿色,先端长尖,长约25~45厘米,宽15厘米,叶缘具深缺刻;叶面有金属光泽,叶脉及叶缘为鲜明的白色。变种有紫海芋(var.gandaviensis):同白脉海芋相似,只是叶色为紫黑色,叶表有朱红色条纹。红褐海芋(var.nobilis):叶绿色,带红褐色金属光泽,叶脉绿白色,叶缘深绿色。④观音芋(A.amazonica):茎极短,叶柄长,叶片戟形,绿色,叶脉及叶缘为白色,叶表有波等。
分布情况
产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1700米以下,常成片生长于热带雨林林缘或河谷野芭蕉林下。国外自孟加拉、印度东北部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有。也有栽培的。
园林价值
1 林荫下片植,也可作为小品假山的配景。
2 作室内装饰,盆栽。
药用价值
根茎供药用,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流感、伤寒、风湿心脏病;外用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以治牛伤风、猪丹毒。本品有毒,须久煎并换水2-3次后方能服用。鲜草汁液皮肤接触后搔痒,误入眼内可以引起失明;茎、叶误食后喉舌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腹泻、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嗽以解毒。
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茎及根状茎(海芋):. 辛,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腐生肌。用于热病高烧,流感,肺痨,伤寒,风湿关节痛,鼻塞流涕;外用于疔疮肿毒,虫蛇咬伤。
毒性
海芋茎和叶内的汁液有毒,含草酸钙、氢氰酸及生物碱。误食会引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皮外接触会引致痕痒、麻木及发疹。不可误食或碰到眼中。否则,会肿、痛、麻,十分难过,严重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虽然有毒,但在净化空气方面它还是有作用的。
繁殖和栽培方式
组织培养法
可通过叶片、叶柄、根和花序产生愈伤组织,再诱异不定芽快速繁殖。将叶片、叶柄等切下,用0.1%汞溶液灭菌10分钟,无菌水冲洗数次,切成1-2平方厘米的小块,接种到N6+1毫克/升,2,4-D、蔗糖4%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室温度28±2℃,20天后外植体切口上便出现球状愈合伤组织。2个月后愈伤组织长大,这时将愈伤组织转移到N6+萘乙酸0.2毫克/升+细胞激素0.5毫克/升的琼脂培养基上分化芽最好。无激素培养基也能分化出苗。0.6-0.8厘米的愈伤组织经过2个月的培养,平均可分化出10株苗,3个月可分化出30株以上小苗,稍延长培养期,小苗即可生根。
栽培方式
1、适时定植:4-5月份将小苗移栽到花盆里,浇足定根水后将花盆放置在荫凉处约1周。2-3天后浇施1次淡液肥。海芋栽培比较粗放,用腐叶土、泥炭土或细沙土盆栽均可。土壤疏松、肥沃、基肥充足时,叶片肥大、叶色翠绿。
2、肥水管理:4-10月份的生长季节,必须追施液体肥料,每周1次,尤其应当加大氮肥的施用量。这样,叶片才能长得大。缺肥时,叶片小而黄。海芋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4-11月要多浇水,25℃以上生长迅速。干燥环境对其生长十分不利。在栽培中,应多向其周围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在海芋的生长季节,宁湿勿干;而冬季休眠期,应尽量控制浇水,移入室内即可安全越冬。
3.阳光:6-10月需要遮荫,遮去50-70%的阳光。湿润、半阴和肥料充足,叶片才能长出原有的特征,大而舒展,植株壮观挺拔。海芋虽然喜生长在半阴环境下,但是长期置于客厅、卧室等处,由于光照不足,对植物生命活动有着很大影响,植物许多器官的形成都与光照强度有着直接关系,光照不足或无光,植物节间特别长、叶子不发达且小、缺少叶绿素而呈现黄色。
4.换盆:第2年清明节过后,将海芋搬出室外,以种植株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迅速恢复生长。2周以后换盆。将盆土洒湿后脱盆,除去根部泥土,将病根、烂根剪掉,然后上盆,用配好基肥的新土覆盖,浇透定根水后放置阴凉处约1周,2-3天后浇1次淡肥水。
分株法
生长季节海芋的基部常常分生出许多幼苗,待其稍长大时(3-4片真叶),可挖出栽种成为新植株。
分株时间: 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 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 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 1500 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 3 ~ 4 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 3 ~ 4 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 1 ~ 3 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扦插法
海芋的茎干十分发达,生长多年的植株可于春季切割茎干一段作为插穗,约10厘米左右,直接栽种在盆土中或扦插在插床上,待其长至3-4片真叶后移栽到大田里。
扦插基质 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本站提供的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 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把茎杆剪成 5 ~ 8 公分长一段,每段带三个以上的叶节,也可用顶梢做插穗。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 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 18 ℃~ 25 ℃,低于 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 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 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 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 50 ~ 80% 。
播种法
野生或大田的海芋常结有种子,可采用露地条播或点播,出苗后移植。
水培养殖
去除黄叶和烂根,若块茎无根,应放荫蔽处晾2~3天后再水培。定植后注入清水浸没2/3根系,2~3天换一次清水,3天后可长出新根。 3周后改用营养液进行养护,每4周左右更换一次营养液。每次换水或营养液时都要用清水冲洗块茎和块茎上的黏液,并摘除烂根。
病虫防治
海芋灰霉病
分布:各栽培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海芋等多种花卉。
症状:侵染植株叶、花,叶上花卉种子常生水渍状褐色大斑,空气湿度大时,生成灰黑色霉层。
病原:病原为真菌,灰葡萄孢霉。
发生规律:高湿温暖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植株生长衰弱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海芋喜高温高湿及半阴环境,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15℃,忌强光直射,宜栽植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扦插或分株繁殖。调控设施内的温湿度,在可能发病时,调控为高温(28℃以上)低湿(相对湿度80%以下),创造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2)搞好花圃卫生,及时清除枯叶及病叶,集中深埋。
(3)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
软腐病
分布:主要为害叶柄和花梗等部位。
防治方法:适当通风,并控制盆花浇水量,避免过于潮湿,可防止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可用链霉索1000倍液涂抹植株感病部位。
介壳虫病
分布:主要发生在叶柄、叶背。避风不良,闷热天气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小而积发生可人工刮除,剪除虫叶烧毁。大面积发生时用4U%氧化乐果乳油剂1000倍液喷杀。其他防治方法参见苏铁病虫害防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