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介绍学会活动国际交往行业信息会员之家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世界园林年会通知  
首页->国际交往->中日韩
第九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2006-8-28)

发布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日期:2006年8月28日

  时间: 2006年8月28-30日 
  地点: 日本长崎 
  主题: 中日韩三国风景园林文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专题:
  中日韩三国园林文化的独特性 
  中日韩三国园林文化的普遍性和交融性 
  自然、文化、人类的共存和风景园林

  主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SLA)
  日本造园学会 (JILA)
  韩国造景学会 (KILA)
  承办:
  日本造园学会九州分会
  简介:

  

    2006年8月28-30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与日本造园学会、韩国造景学会在日本长崎市举行了第九届中日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教授率领的中国代表团20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日本造园学会会长中濑 勲、韩国造景学会会长朴钟和、长崎市长伊藤一长参加了会议。在三国的共同努力下,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取得了令三方都满意的效果。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三国园林文化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会议就“三国园林文化的独特性、三国风景园林的普遍性和交融性、自然—文化—人类的共存”3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共有12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先生作了题为“浅谈中日韩园林的相似性与独特性”的演讲,上海园林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永来和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唐晓岚分别作了题为“中日韩文化的独特性——风景园林建筑的特色及文化内涵”和“20世纪末的城市园林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南京为例”的发言。中方的论文发言质量较高,评议抓住了重点,点评到位,受到好评。
三国专家一致认为:一、2005年在上海召开的第八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非常成功,对今后的交流与研讨起到推进作用。二、中国、日本、韩国都有崇尚大自然的价值观,历史上都受中国文化以及佛教和儒学的影响,有很多一致性;但在造园手法和池水、山石的利用上各有不同,正是这些各自的特性使风景园林事业不断发展。三、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庭院绿化的关系更趋重要。四、中日韩三国风景园林专家的专业交流促进了相互学习和汲取有益经验,有利于三国风景园林的共同进步,事业的共同发展。五、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内容及内涵,三国都应进一步研究和交流,以达成共识。
  会议发表了《长崎宣言》,以总结交流经验,确立会议成果。宣言强调: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造园哲学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传承文化、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哲学观点今后必将继续得到加强;中日韩三国的风景园林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产,在现代化建设中是人类共同的需求;中日韩的风景园林专家通过三国学术研讨会这一沟通渠道持续交流,将为弘扬亚洲文化作出贡献。
  会议还安排了在校学生介绍学习体会、专家与市民对话等活动,使会议内容更加丰富,直接传达到了社会上。
会议举办的三国学生设计竞赛共收到33份有效设计作品。经会议评审组审核,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特别奖、佳作奖若干名。中国西南林学院的参赛学生田潇然、郭夷平、冯婷婷等6人夺得了本次设计竞赛的一等奖,西南林学院的参赛学生郑桂平、陈芳等5人夺得了本次设计竞赛的二等奖。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同济大学、浙江林学院的6个参赛作品获得了佳作奖。其中,西南林学院的参赛学生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佳作奖2个。
  中国代表团利用开会前的短暂时间考察了日本的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包括日本江户时代大名庭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和歌式筑山泉水庭园”六义园,借鉴中国明代造园手法建造的“回游式假山池水庭园”小石川后乐园,明治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回游式林池庭园”清澄园、大阪世博会自然文化园和大阪园博会日本园等。

论文摘要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收到第九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中方论文34篇,经筛选,提交会议13篇,编印《第九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3篇论文的题目及摘要如下:

1北京林业大学 孟兆祯 《浅谈中日韩园林的相似性与独特性》 
摘 要:中日韩地理位置相邻,天然地形和地带性气候相近和长期文化交流,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园林的相似性。又由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独特性大于相似性。论文从理念、园林追求的境界、自然山水园布局、园林建筑、置石与掇山、自然式的植物中之方面论述了相似性与独特性。

2上海园林设计院 张永来 《中日韩文化的独特性--风景园林建筑的特色及文化内涵》 
摘 要:从风景园林建筑的视点出发,调查、论述、分析风景园林建筑在中日韩造园史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木构框架体系、白墙、黛瓦装饰。从风景园林建筑的形式和构造中发掘出该建筑体系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气候、土壤、生活环境等景观元素。

3南京林业大学 唐晓岚 《二十世纪末的城市园林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南京为例》
摘 要:城市园林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观察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变化的理想场所。20世纪末,随着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商业区、居住区、大学校园,工业园区等功能空间中,反映了社会对城市园林的需要。

4、北京市园林学校 马玉 徐荣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摘 要:本文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绿化中重视乡土植物应用,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的,以促进城市景观生态建设。 
5、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 朱志红 《谈中日园林假山的渊源与发展》 
摘 要:中国假山作为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日本的假山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王浩 张凯云 《从水墨画到自然式植物种植的平、立面设计》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墨画的研究,尝试将其构图形式和用墨特点引入自然式植物种植设计,在平面布局中体现出主次、疏密、开合呼应等等,借助水墨画来设计植物群组的立面效果。

7、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景奇 查前舟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西方园林发展的影响》 
摘 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回顾,研究中国园林在西方两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结合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现状和对西方影响的启示,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道路。

8、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董智伟 刘星 《从独特的寺观园林谈起—探讨中日寺观园林植物造景》 
摘 要:在中日两国的寺观园林中,植物作为其中一个造园要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成就了各自的风格特点,而且影响和同化了东亚整个园林植物造景艺术。

9、东城区园林局 杨秀娟 《北京市以皇城墙遗迹保护为目的的公园绿地建设的相关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以皇城根遗址公园和菖蒲河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园林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所起的积极作用。

10、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付彦荣 《园林小气候的营造》 
摘 要:园林应是自然审美和生态效应的结合。小气候是生态效应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论文以中国传统园林的两个典范-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为例,对中国传统园林在小气候营造方面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营造园林小气候的意义,对营造小气候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要将小气候营造作为造园的一项内容,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通过选址、地形处理、总体布局、空间分隔、植物配植、地表处理等手段,在现代园林中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11、重庆园林局 况平 《重庆园林特色探讨》 
摘 要:由于文化和自然特点,重庆园林在历史上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在重庆传统园林及相关要素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园林类型、选址、建筑及装饰、理水、植物、山石与盆景等方面分析了重庆传统园林的特点,提出“重庆传统园林具有历史纪念性园林的特征,在造园上体现了园林与自然山地的结合,与自然山水的协调,因此,自然山水是重庆园林未来创作需要把握的总体特征,自然山水园是重庆园林发展的方向”的初步结论。

12、同济大学 李铮生 周珂 《世界园林中的两朵奇葩》 
摘 要:中日园林是世界园林中的两朵奇葩。中国园林是本木,日本园林是接木。中国园林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观到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直至明清的苏州园林,都显示了自然观为主的园林文化。而日本的园林从苑园——舟游式——廻游式——茶庭——迴游式+茶庭,是一脉相承的,具有特色的自然观的庭园。中国园林是有章无法,日本园林是有章有法的。

13、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任梦非 阮燕妮 《园林审美价值观的取向》 
摘 要:文章从美学理念上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入手;着重论述了中国和日本两国由于地理位置、园林类型、哲学支柱的不同,产生了源于一脉,却风格炯异的园林风格体系。提出了比较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从比较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实践和创造,从而使东亚的两支主要园林流派艺术呈现出新的生机。

 

国际交往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IFLA 
中日韩 
友好往来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电子信箱:chsla@vip.sina.com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