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会介绍学会活动国际交往行业信息会员之家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世界园林年会通知  
首页->雕塑小品->园林小品
园林内无处不在的亭
  亭,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不仅只建造在园林中,我国自古以来亭就有多种形式和功能。在城市中有街亭、市亭、都亭、旗亭等,蔡质《汉旧仪》中有“洛阳二十四街,街一亭,十二门,门一亭,人谓之旗亭。”秦汉时在交通驿道上设亭,兼有邮递、驿站和旅舍的作用,所以又称为“亭传”。《东观汉记》中有“筑山通路,列亭置邮”。为了防卫需要,有在边界城墙、要塞处建瞭望敌情用的警亭。《汉书·西域传》:“稍筑列亭,连城而西”。此外,还有建在水井上的“井亭”,有专为安置碑刻的“碑亭”,以及“钟亭”“鼓亭”。

  上文可以看出,亭的历史十分悠久,有学者考证可上溯至商周,但在中国园林中的出现,最早的史料开始于南朝和隋唐时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据《大业杂记》 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即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亭、观、桥、殿甚多。”《长安志》载:唐大内的“三苑”中的“禁苑”中可观赏的亭就有二十四所。当时的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唐代修建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就可以看出,亭的形式已经相当丰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亭的平面和屋顶形式在当时大都已经有了。明清以后,园林中亭的形式比以前更为丰富。苏州园林中现存的亭,大多是清代及以后建造的,始建于明代的艺圃的乳鱼亭则还待考证。

  亭在园林中的位置可以说无处不在,山巅、水际、路旁、入口处、庭院中,都可看见它的身影。亭位于何处,一是出于观景的需要,以便游人驻足休憩,欣赏景色;二是为了点缀景色,二者都能兼顾,那是最好的选择。

  亭体型虽小,但园林中心水池一端的山上大都少不了它。占据最高点的亭和山上葱郁的树木构成了园内最主要的景观,并和水池另一端的厅堂互为对景。例如拙政园中部水池北的土山上有一座长方形平面、歇山顶的亭,人坐于亭内,可目观周围树木花竹,耳聆禽鸟飞鸣,宛如处身于亭的匾额所题“山花野鸟之间”。又因亭旁植梅树,绿萼花白,素雅宜人,故亭名“雪香云蔚亭”。由亭俯瞰园林景色,别有情趣,亭与池南远香堂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对而立,互为对景。

  另一座位于山上,亭名和园名相同的是沧浪亭,它和国内的名亭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北京北海五龙亭、绍兴兰亭、滁州醉翁亭、赣南大余县牡丹亭、杭州孤山北麓放鹤亭、长沙岳麓山下的爱晚亭等齐名。

  沧浪亭为北宋中叶苏舜钦(子美)在荒废的旧址上临水建起来的,辟为园林后,历经变迁,清初重修,改移沧浪亭于现在的位置。亭位于园内土山西部最高处,山上石径盘回,林木森郁,道旁箬竹被覆,景色自然。亭位于石台上,四周围以低矮的石栏杆,显得庄重。亭平面方形,四根石柱,既显得质朴,又和周围山石色质相谐。亭为歇山顶,檐下有斗栱,屋角起翘较高,屋顶显得轻巧飘逸。亭子的石柱上有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楹联为清巡抚梁章钜撰集,上下联分别取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既描写了沧浪亭的景色,更表达了对青山绿水的深情。

  综观苏州园林,亭的数量是各种建筑类型中较多的一种。亭的平面形式以方、长方、六角、八角形居多,但也有圆形、梅花、海棠、扇形等,根据不同环境而定。拙政园西花园的扇亭临水而筑,后墙空窗和吊顶上藻井也为扇形图案。亭小巧玲珑,亲切宜人。亭的屋顶大都为攒尖顶和歇山顶,以单檐为多,重檐的很少,如拙政园东部天泉亭、西园寺西花园湖心亭。亭还有依墙而建的半亭,进深较浅,屋顶只有完整屋顶的一半,如网师园冷泉亭、拙政园倚虹亭等。亭大多不设门窗,开敞的形体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亭柱间有半墙,上设坐槛或鹅颈椅,供人休憩、观景。亭大多有匾额、对联,点出周围景观特色,抒发人的情感和追求,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来源:苏州日报
雕塑小品
栏目导航
园林雕塑 
园林小品 
园林景石 
立体花坛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电子信箱:chsla@vip.sina.com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71860号